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是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国际园区。从两国重要领导人出席园区奠基仪式,到给予园区发展大力支持,中马“两国双园”自建设以来,可谓起点高、格局大。中马两国建交45周年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会见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时曾指出:要把“两国双园”做大做强,使其成为“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促进两国和地区联通和发展。
随着2019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下简称钦州港片区)正式揭牌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钦州市政府整合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三区”统筹发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迎来了崭新的“自贸时代”。
钦州港片区管委会为加强“两国双园”日常联络和互动发展,专门设立了联合理事会秘书处,并出台推动马来西亚开发财团在钦州港片区发展的政策,从政策上调动马方参与钦州港片区建设的热情;启动了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建设研究推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改革5项新业务全部落地,为中马两国企业间开展合作铺平了道路。
对于两国合作的园区而言,找准双方的优势,展开合作才能收获“1+1>2”的成效。自建设以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聚焦燕窝、清真食品、棕榈油加工等马来西亚优势产业,将开展两国产能合作作为园区发展的核心任务,成为中马两国企业投资的热土。
目前,占地80亩、总投资额6.9亿元的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已成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大亮点。该基地现有12家中外燕窝企业入驻,其中10家具备中国海关总署进口毛燕指定加工企业资质,占中国总量的7成。
“燕窝可以说是马来西亚的国宝,我们在马来西亚有产地资源优势,再结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平台优势,我希望让中国消费者都吃上放心的燕窝。”张育华在报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打造了中国首个全产业链、集群式燕窝产业发展平台,加上中检集团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深入开展燕窝溯源服务合作,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燕窝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优良环境。而这也成为张育华选择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投资燕窝的原因之一。
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沙巴燕窝类似的燕窝企业还有许多。据悉,整个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全部投产后可引进毛燕加工、燕窝深加工企业超过50家,年加工毛燕可达500吨,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除此之外,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清真食品、棕榈油加工等产能合作领域也正积极探索。
为进一步给中马国际产能合作升级提供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还投资15.6亿元建设了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集聚区,积极推进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支持燕窝、榴莲、棕榈油等马来西亚优势产品贸易。“两国双园”产能合作正在中马多层次互动中逐步升级。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的势头极大地鼓舞了投资者的信心,不仅有广西本土、马来西亚的企业前来“筑巢”,粤港澳大湾区、中国西南不少省市也瞄准了中马两国、甚至是中国—东盟的合作前景,到中马钦州产业园区来投资兴业。
四川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大省,一直以来与东盟经贸合作较为紧密。随着中国—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川桂两地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拓东盟市场等议题开展合作的意愿更为强烈。2018年9月,四川与广西签署《关于深化川桂合作共同推进南向开放通道建设框架协议》,提出“共同加快规划建设川桂产业合作园”。而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以下简称川桂园)正好落地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谈及未来的发展,蔡震表示,川桂园将发挥自身丰富的川商资源,助力园区的招商引资,并把握“陆路新通道”建设的新机遇,重点面向东盟开展国际供应链市场对接,发展进出口商品转口贸易、保税贸易、跨境电商等。
而对于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来说,四川等中国西部腹地也是颇具吸引力的大市场。随着更多伙伴汇聚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像川桂园这样的平台不仅将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将成为东盟企业开拓更广阔中国市场“引进来”的重要支点。
从突出马来西亚的优势产业,到用好马来西亚的合作资源,再到为中马国际合作量身定制的金融创新实践,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作为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马来西亚元素”是其独一无二的优势,更是其深化国际合作的基石。随着东盟市场发展潜力得到更多关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发展日臻成熟,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有识之士,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