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联动”共谋发展 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又有新政策!

2021-08-06




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哈尔滨内陆港联动发展方案


为最大限度激发哈尔滨市“三区一港”[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哈尔滨内陆港]联动发展叠加效应,深化推动“自贸片区+主要功能区”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哈尔滨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在体制机制、制度、产业、平台联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将“三区一港”打造成为东北振兴制度创新发展新高地,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体制机制创新、制度联动创新、开放平台对接、产业联动互动为主线,建立健全“三区一港”联动发展机制和保障体系,紧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机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开放注入强劲动力,将哈尔滨打造成东北全方位振兴的增长极和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1.管理联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定期沟通、会商机制,按照“充分沟通、搞活主体、政策推广、综合配套”的原则,及时发现、解决联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三区一港”联动发展。

2.政策联动。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借助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推动自贸区政策辐射延伸到综保区、临空经济区和哈尔滨内陆港,推进“三区一港”一体化发展。

3.创新联动。建立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与其他区域双向创新联动机制。最大限度学习借鉴全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熟改革经验,破解“三区一港”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实现“三区一港”高质量发展。

(三)分步骤分阶段安排

——2021年年底,建立“三区一港”畅通有效的协调领导机制和两级沟通机制;在加快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向“三区一港”复制推广全国投资便利化和优化政府服务的改革创新经验,综保区与哈尔滨内陆港先行复制推广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经验;建立完整的企业跨区发展机制;争取完成新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综保区二期置换。初步建立“三区一港”政策联动体系。

——到2022年,在“三区一港”内复制落地的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做到应复尽复、全面推广;“三区一港”产业协作体系初步形成;激发综保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平台作用;争取国家批复临空经济示范区;初步搭建促进金融、会展、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投资贸易便利、法治环境规范、金融服务完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到2025年,“三区一港”联动机制进入常态化运行,形成以自贸区哈尔滨片区为龙头、新区为主干、综保区和临空经济区为两翼、哈尔滨内陆港为交通物流枢纽的发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哈尔滨双循环经济新增长极,助推哈尔滨成为东北全方位振兴的核心引擎区。

——到2035年(长远期),借鉴“三区一港”联动发展经验,将哈尔滨全境打造成自贸区,建成东北亚地区全方位开放最高地。

二、组建“三区一港”联动机制

(一)建立联席会议协调机制

1.建立“三区一港”联动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三区一港”全部事务。特殊情况可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临时决定召开,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沟通会商、互通有无。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2.建立“三区一港”联动发展联席会议主要领导—联络员两级沟通机制。各成员单位指定一位分管领导负责“三区一港”联动发展事务,并指派1名精通相关业务的人员担任联络员具体负责以下工作:一是本单位与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联系,上传下达相关工作通知和工作安排;二是协助分管领导,协调本单位“三区一港”联动发展相关工作;三是汇总整合本单位相关工作材料,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四是完成联席会议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对接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人员调整后成员单位办公室应及时通报联席会议办公室,并协助做好新老联络员工作交接,确保“三区一港”联动发展工作不脱节。

三、推动“三区一港”政策联动共享

(二)破解企业跨区域发展桎梏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新型商事注册登记制度探索、探索创新海关统计机制、创建政企共建通用厂房机制工作。

3.探索新型商事注册登记制度。借鉴深圳前海经验,在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建立“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分离”的商事登记制度,在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设立商秘公司,接受需要在临空经济区和综保区实地经营的企业托管挂靠虚拟注册。

4.探索创新海关统计机制。支持冰城海关探索创新统计机制,允许企业在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内注册、在综保区和临空经济区内建立工厂的形式享受“双区”功能和政策,并逐步推动至其他区域。

5.创建政企共建通用厂房机制。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优势吸引企业入驻,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低成本转化,推动中小微企业规范化、园区化发展。

(三)大力完善开放平台功能

——近期:2021年年底争取基本完成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新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保区二期置换进临空经济区等工作。

6.新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完成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积极开展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国际贸易和转口贸易。

7.全力推动综保区二期置换入临空经济区。以哈尔滨较成熟的中龙飞机循环再制造等飞机拆解延伸业态为基础,依托机场以保税加工功能为核心,以航空保税物流功能为支撑,开展航空检测、航空维修、航空研发、融资租赁、保税商品展示等保税业务。

——中期:2022年年底完成综保区一期配套、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联动临空经济区申建国际航空邮件经转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进出境免税商店、保税航油机场特殊功能、临空经济区申建等工作。

8.加快综保区一期配套。加快现有综保区一期配套区域建设,香坊区负责推动综保区封关区内配套企业园区建设及员工生活、服务和产业发展配套需要。

9.支持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联动临空经济区建设临空快递产业集聚区,并联动申请国际航空邮件经转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进出境免税商店等政策。探索拓展保税航油机场特殊功能,进一步吸引国际航线聚集。

10.积极争取国家批复临空经济示范区。秉承“边建边申”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民航总局批复哈尔滨临空经济示范区。统筹协调临空经济区与太平国际机场规划建设的同步性,实现区港一体化。

(四)复制推广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改革创新成果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第一批10项改革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并持续开展工作。

11.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分批在“三区一港”同步复制并落地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新区)推出的各领域改革创新举措。

12.“三区一港”内改革创新成果均同步实施并计入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改革创新成果经验。

(五)复制落地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成果

13.推进贸易便利化。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区外保税展示交易、落地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复制推广工作。
  图片

(1)推行区外保税展示交易模式,扩展综保区功能辐射。
  
(2)落地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提升口岸快速通关能力。

图片

——中期:2022年年底完成跨境电商管理新模式、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中欧班列集拼集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等模式复制推广工作。

(3)借鉴并实行事前备案、事中采信、事后追溯的跨境电商管理新模式。

图片

(4)借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正面监管模式。

图片

5)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开展补货、补轴作业,落实创新班列运营模式。

图片

(6)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有效提升跨境电商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

图片

(7)推动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9610”“1210”等模式尽快落地,提升跨境电商发展水平。

图片

14.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无申请、无纸化、免填单、批量办”的退税模式、“税邮合作”的复制推广工作。

(1)在现行税款退库相关制度框架内,分类简化退税业务办理流程。对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内符合法定条件的纳税人,分类实行“无申请、无纸化、免填单、批量办”退税模式,降低纳税人办理返税成本。

图片

(2)通过“税邮合作”,充分借助邮政速递物流资源优势,开展纳税人基础信息的核实和取证。

图片

15.推动金融创新改革。

——中期:2022年年底完成设立法人金融机构、“自贸通”、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企银保”“信易贷”等复制推广工作。

(1)支持依法依规设立中外合资银行、民营银行、保险、证券等法人金融机构。
  
2)借鉴“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外向型中小微企业“走出去”。

图片

(3)“企银保”创新跨境电商出口供应链金融服务等金融制度创新模式。

图片

4)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图片

——远期:2025年年底完成探索“铁银通”模式复制推广工作。

(5)“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物流增值服务。


16.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证照分离”创新成果复制推广。

(1)逐步实现市场准入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深化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制、优化准入等服务方式。
——中期:2022年年底完成一码集成服务、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复制推广、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等工作。

(2)复制一码集成服务创新成果,深化推动企业办事便利化。

图片

(3)复制推广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法院审判工作与市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深度融合。

图片

(4)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图片

(5)着力构建信用税收征管纳服体系,打造便捷化、公平化的营商环境。

图片

——远期:2025年完成相关经验和案例复制工作。

17.至2025年,根据“三区一港”联动发展需求,积极复制全国各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

(六)按需下放市级权限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调整土地规划及相关权限等工作。

18.调整土地规划及相关权限。灵活调整临空经济区用地指标和适度扩大起步区规划面积。

19.支持探索土地出让新模式。调整临空经济区为划入城市规划部分的市级基础设施配套收费权限等。

(七)建立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完善工作。

20.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完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空港、陆港全覆盖。在推动建设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三区一港”专区等地方特色应用。

——中期:2022年年底完成研究组建陆港空港信息港运营商联盟组建工作。

21.探索组建陆港空港信息港运营商联盟。吸引哈尔滨港航物流、快递企业加入联盟,促进成员间合作开辟物流新通道、探索组织货源新模式、优化运力调配。

四、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八)系统搭建产业协作新机制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建立联合招商机制工作。

22.建立联合招商机制。以服务企业需求为首要原则,推动实施“三区一港”集群招商、联合招商、配套招商、产业链互补招商。

——中期:2022年年底完成共用招商引资数据信息、利用产业引导基金等工作。

23.鼓励共用招商引资数据信息,构建招商引资基础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招商领域数据互通。

24.充分利用产业引导基金。鼓励“三区一港”充分利用已设立的市产业引导基金、新区产业引导基金、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市级财政专项资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等基金。

(九)联动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机制

——中期:2022年年底完成建立对俄金融服务中心、完善外汇账户管理体系、打造对俄结算中心、探索开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研究、加快发展教育培训服务外包、建立跨境电商孵化器等工作。

25.以哈尔滨片区(新区)为依托建立对俄金融服务中心,打造对俄跨境清算结算、特色融资及理财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26.完善外汇账户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允许境内银行为境外机构开立境内外汇账户(外汇NRA账户)结汇功能,支持注册且营业场所均在哈尔滨片区内的银行为境外机构办理其境内外汇账户结汇业务。

27.打造对俄结算中心,积极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完善人民币跨境清算渠道,提高跨境支付结算效率。

28.探索开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研究,扩大对俄服务贸易开放水平。

29.鼓励发展教育培训等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服务外包人才教育培训的投资,鼓励高校及培训机构开设服务外包相关课程。

30.支持在自贸区哈片区、临空经济区建立跨境电商孵化器、众创空间,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中远期:研究申报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地区、鼓励开展知识流程外包的在岸和离岸业务等工作。

31.探索推动成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地区。鼓励跨境电子商务活动使用人民币计价,打造以核心企业为节点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平台,提高跨境转账效率,降低汇兑成本。

32.鼓励在新区内建立知识流程外包企业,并支持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将工业设计、检验检测、工程设计业务剥离并外包,同时支持对俄开展知识流程离岸外包业务。

(十)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发展会展经济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建设保税会展专区、在综保区举办各类专业展会工作。

33.推动在综保区举办以进口食品、保税农机、农产品、消费品、海产品等为主题的各类专业展会。

34.推动在临空经济区建设保税会展专区,培育以航空业和存在保税展览需求产业为主的会展经济。

五、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十一)合力打通“陆港”“空港”现有阻滞

——近期:2021年年底完成国际物流内陆港建设规划。

35.研究哈尔滨国际物流内陆港建设工作,在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与国际集装箱中心站间的物流规划用地建设哈尔滨国际物流内陆港,使哈尔滨综保区、哈尔滨国际物流内陆港、集装箱中心站形成一体,构成兼具公铁联运、铁海联运、国际联运、仓储保税等功能的多式联运综合国际物流基地,同时解决中心站与综保区间最后一公里问题。

——中期:2022年年底完成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建设。

36.着力加快哈尔滨机场第二通道建设。

——中远期:研究机场轻轨和地铁建设、完善省际通达性、哈尔滨片区(新区)至机场货运专用高速通道建设、数字“三区一港”建设等工作。

37.研究机场轻轨、地铁建设,有效连接西客站,提高临空经济区与中心城区的通达性。

38.完善省际通达性。研究推动哈双北路延长线与吉林省S514省道连接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省际人流、物流交通条件。

39.研究哈尔滨片区(新区)至机场的货运专用高速通道建设。货运专用道以绕城高速为主干线,加快建设快速通达“三区”的末端路网,提高干支运输衔接能力。

40.共建数字“三区一港”。推进信息技术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科学规划和加紧推动5G布局建设,实现“三区一港”5G网络全覆盖,以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升级。

图片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方案由市商务局组织实施,编印操作手册,负责协调具体推进。各成员单位在其职能范围内加大对“三区一港”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二)加强任务落实。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坚持先行先试、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积极与国家和省、市、区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支持,并制定“三区一港”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注重培训宣传。各牵头部门应针对制度创新等内容定期开展内部集中培训。要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方式,大力解读和宣传“三区一港”建设政策,挖掘报道“三区一港”联动发展中的创新做法,使社会各界广泛了解“三区一港”建设进展,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三区一港”建设。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